360直播网免费观看
360直播网免费观看
有人说李嘉诚卖港口无足轻重因为中国开通了北极航线此大谬也
时间: 2025-04-18 | 发布人:360直播网免费观看

  

有人说李嘉诚卖港口无足轻重因为中国开通了北极航线此大谬也

  2025年3月,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(简称“长和”)以228亿美元的天价,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在内的43个全球港口资产打包卖给了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。这一笔交易刚一公布,就在国内外炸开了锅。有人振振有词地说:“这有啥大不了的?李嘉诚卖就卖呗,反正咱们已经开通了北极航线,巴拿马运河港不值一提。”这种论调看似有理,实则漏洞百出,简直是大谬不然!紧接着,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载香港《大公报》的评论文章《莫天真勿糊涂》,痛批此举绝非“普通商业行为”,言辞犀利地警告企业“应谨慎选边站队”,直指这一笔交易背后隐藏着背叛民族利益的嫌疑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北极航线的开通确实是我国航运史上的一大突破,但要说它能直接替代巴拿马运河港的战略地位,那就未免太天真了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,顺便把北极航线的真实情况摊开聊聊,看看李嘉诚的“甩手”到底有多大影响,为啥说“无关紧要”是个天大的误判。

  先从李嘉诚的这一笔交易说起。3月4日深夜,长和在港交所发布了重要的公告,宣布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,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的43个港口,总计199个泊位,其中最重磅的当属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。这两个港口自1997年起由长和通过竞标拿到特许经营权,合同原本要到2047年才到期,每年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。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数据,2024财年通过运河的深吃水船舶有9944艘,总收入近50亿美元,而长和旗下的港口处理了其中39%的集装箱吞吐量。这块资产有多优质?用业内人士的话说,简直是“躺着数钱的买卖”。可李嘉诚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,净赚190亿美元现金,退出海外港口业务的大半壁江山。交易一出,长和股价第二天就暴涨21.86%,市值一度冲到1800亿港元,市场显然很买账。

  然而,这场“商业胜利”还没有来得及庆祝,就被一盆冷水泼了个透心凉。3月14日,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发了《大公报》的评论《莫天真勿糊涂》,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出,这一笔交易绝不是普通的买卖,而是“形同背叛民族利益”的行为。文中提到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月7日公开扬言要“夺回”巴拿马运河,3月4日又在国会演讲中高调宣布已开始行动,而同一天长和就宣布交易,时间上的“巧合”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有猫腻。文章警告:“面对如此大事大义大节,有关企业当三思,切勿天真糊涂,选错了站队。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,港澳办作为负责港澳事务的国务院直属机构,轻易不会对个体商人发声,更别提用“背叛”这种重磅词汇。这篇文章的转发,显然是官方态度的一次明确表态,矛头直指李嘉诚的决策。

  为啥这件事让我国政府这么上火?答案得从巴拿马运河的战略意义说起。这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道,承载着全球6%的海运贸易,是国际航运的命脉。美国是其最大用户,占货运量的75%,从亚洲进口汽车、消费品,到出口液化天然气,都靠这条“黄金水道”。长和掌控的两个港口,虽是私人资产,却因香港身份和地理位置,常被视为我国影响力的延伸。

  过去十年,我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与巴拿马深化合作,2017年建交后,中资企业参与了运河周边的基建项目,比如玛岛港的升级工程。如今,长和退出,美国财团接手,等于是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了美国,直接削弱了我国在拉美地区的布局。更别提,美国若完全掌控运河两端,可能通过涨价或限制通行增加我国的物流成本。据统计,2024年我国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口的含金精矿占总量的15%,一旦受限,供应链稳定性和经济安全都将面临威胁。

  可偏偏有人跳出来说:“这有啥?咱们不是有北极航线了吗?”这话乍一听挺有底气,毕竟北极航线是我国近年来航运领域的一大亮点。但仔细一琢磨,这逻辑站不住脚。北极航线到底是个啥?它又能不能顶替巴拿马运河港的角色?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清楚。北极航线主要指东北航道,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,从我国东部港口出发,经白令海峡、楚科奇海、西伯利亚海,最终抵达欧洲港口。它的开通,得益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融化,尤其是夏季航行窗口的延长。早在2013年,我国就迈出了试水的第一步。那年9月,中远集团的“永盛”号货轮从江苏太仓港启航,载着1.9万吨货物,穿越东北航道,27天后抵达荷兰鹿特丹。这条航线多海里,比传统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路线天,运费也大幅降低。

  这还不算完。2025年初,我国正式公开宣布北极航线投入商业运营,标志着这条“冰上丝绸之路”从试验走向常态化。据交通运输部数据,2024年我国通过北极航线%,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科技类产品、机械设备和纺织品,进口则以俄罗斯的木材和能源为主。俄罗斯方面也尝到了甜头,摩尔曼斯克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激增35倍,2024年处理量突破50万标箱。相比传统航线,北极航线对我国北方港口优势显著。比如,从大连港到德国汉堡,传统航线天,而北极航线天就能到港,节省了三分之一的距离和时间。成本上,每标箱运费可降低约500美元,对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说,这笔账算下来相当可观。

  听着是不是挺振奋人心?但别急着高兴,北极航线再牛,它也取代不了巴拿马运河港,原因有三。第一,地理适合使用的范围完全不同。北极航线主要服务于亚欧之间的贸易,尤其是我国北方港口到欧洲的货运,而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,覆盖美洲、亚洲和大洋洲的庞大市场。比如,我国从秘鲁进口的铜精矿、从巴西进口的大豆,绝大部分走巴拿马运河,北极航线压根儿够不着。据海关总署数据,2024年我国从拉美进口的货物总值达4800亿美元,其中80%以上依赖巴拿马运河运输。北极航线再快,也没法把这些货从南美拉到欧洲再转回来吧?这就好比你家门口的快递站没了,硬说城外的物流中心能顶上,地理上就不现实。

  第二,航行条件的限制让北极航线远非。虽然冰层融化延长了航行窗口,但每年能通航的时间依然有限,最多从7月到10月,撑死4个月。冬季一到,冰情加重,连破冰船都得掂量掂量。更别提北极地区的极端天气,暴风雪、低温、能见度差,都让航行风险飙升。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,2024年北极航线发生的事故率是传统航线倍,涉及搁浅、机械故障和冰面碰撞。相比之下,巴拿马运河全年无休,稳定性甩北极航线几条街。有人说,技术进步能处理问题,可目前全球能适应北极航行的破冰货船不过百艘,我国自研的破冰船数量更少,短期内根本没办法大规模铺开。反观巴拿马运河,2016年扩建后能容纳1.8万标箱的新巴拿马型货轮,吞吐效率早已炉火纯青。

  第三,地理政治学风险一点没少。北极航线虽避开了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却掉进了俄罗斯的“后花园”。这条航道90%在俄罗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,通行得交过路费,还得遵守俄方的航行规则。2024年,俄罗斯对每艘通过的外国商船收取平均每标箱150美元的导航费,一年下来光过路费就收了2.5亿美元。俄乌冲突以来,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加码,我国商船若过于依赖北极航线,难免会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泥潭。相比之下,巴拿马运河虽受美国影响,但长和的港口经营权好歹是我国企业的一块阵地,如今卖给美国财团,等于是主动放弃了一张牌,地缘博弈的天平更向美国倾斜。

  说到这儿,港澳办的警告就更有深意了。《莫天真勿糊涂》里提到,美国绝不会把这一笔交易当普通买卖,而是将其视为“通过胁迫、施压、利诱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国正当权益的霸权行径”。这话可不是随便放炮。特朗普上台后,多次拿巴拿马运河说事儿,扬言要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。长和的退出,恰好给了美国可乘之机。贝莱德集团作为买家,背后是美国资本的影子,其CEO拉里·芬克与政界关系紧密,这一笔交易显然得到了华盛顿的默许甚至推动。交易完成后,美国不仅拿回了运河两端的实际控制权,还顺带削弱了我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话语权。文章还点出,巴拿马运河“美国化”后,我国航运贸易势必受制于人,物流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将面临巨大风险。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2024年美国对伊朗油轮的拦截就让我国能源进口吃过亏,巴拿马运河若再被卡住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  可李嘉诚为啥非要卖呢?有人替他辩解,说这是纯粹的商业决策,毕竟商人逐利天经地义。从长和的角度看,这一笔交易确实精明。2024年,其港口业务营收216亿港元,利润50多亿港元,增长率超30%,但全球贸易放缓和地缘风险加剧,让这份收益变得不那么稳当。美国若真对巴拿马动手,长和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可能打水漂。卖给贝莱德,190亿美元现金到手,净负债率从23.6%降到18%,手里握着真金白银,总比守着烫手山芋强。更何况,李嘉诚近年来一直在“瘦身”,从2021年卖掉欧洲基建公司,到2024年退出部分内地药业,套现是他一贯的玩法。这次卖港口,不过是延续了“现金为王”的老套路。

  但这种“精明”在国家层面看来,却是大大的失策。港澳办的评论里有一句很扎心:“香港巩固提升国际航运、贸易中心地位,也将因此受损。”香港作为我国的航运枢纽,靠的就是长和这样的企业撑场面。巴拿马运河港的经营权虽属私人,却承载着香港的国际影响力。如今这块招牌被卖,美国财团顺势填补空白,香港的地位难免动摇。更别提,我国在“一带一路”中投入了多少心血,巴拿马是拉美的重要支点,长和的撤退等于自断一臂。有人说,李嘉诚是香港人,不是国企老板,没义务扛国家大旗。可他能在内地和全球崛起,哪次离得开祖国的支持?1997年回归后,长和在深圳盐田港的布局,靠的是国家政策背书,如今却在关键时刻“跑路”,难免让人寒心。

  再回头看北极航线,它确实是我国航运战略的亮点,但绝非万能解药。除了前面说的地理和条件限制,它的运力规模也远不及巴拿马运河。2024年,北极航线万标箱的运量听着不错,可巴拿马运河同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高达900万标箱,差距不是一星半点。北极航线的货物品类也偏单一,多为散货和能源,难以承载我国出口的高的附加价值商品,比如电子科技类产品和精密仪器。这些货走巴拿马运河,直达美国东海岸和欧洲市场,效率和成本都更有优势。北极航线要想追上,还得靠基础设施升级和国际合作,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俄罗斯虽与我国关系友好,但它在北极的主导权不容置疑,长期依赖难免受制于人。

  从历史纵深看,巴拿马运河的地位也不是北极航线年通航以来,它就是全球贸易的支柱。相比之下,北极航线年代才进入视野,商业化运营不过几年,底子薄得可怜。我国能在巴拿马运河占有一席之地,靠的是改革开放后企业“走出去”的积累,长和的港口业务就是这里面一环。如今这环断了,等于把几十年的努力拱手让人。有人说,北极航线是未来的希望,这话不假,但未来不代表现在。拿一条刚起步的新航线,去抵消一条成熟水道的损失,逻辑上就站不住脚。

  横向对比其他几个国家,美国对关键航道的掌控更是让人警醒。马六甲海峡有美军驻新加坡的樟宜基地,苏伊士运河旁有美军在中东的部署,如今巴拿马运河又落入美国财团之手。这些“咽喉”被美国捏着,我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多了几道枷锁。北极航线虽是替代方案,可它目前只能算个“备胎”,顶多分散风险,压根儿没法翻身当主力。长和卖港的后果,不只是丢了块资产,而是让我国在全球航运博弈中少了一张牌。港澳办的警告,正是看到了这点,才用“莫天真勿糊涂”点醒所有人:别以为北极航线一开,巴拿马运河港就可有可无,这仗还没打到那一步。

  再说回李嘉诚,他这次“高抛”赚得盆满钵满,可也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有人说他识时务,知道美国压力下守不住,干脆套现走人。可这“识时务”里,有没有点“见利忘义”的味道?港澳办的评论没明说,但那句“选边站队”已经够直白了。交易后,贝莱德接手港口,特朗普立马跳出来喊“美国胜利”,这不就是在打我国的脸吗?李嘉诚或许感觉自己只是个商人,可他的选择影响的不只是长和的账本,还有国家的战略布局。北极航线再好,也填不上这个窟窿。

  总的来说,说李嘉诚卖掉巴拿马运河港“无关紧要”,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。北极航线的开通是我国的骄傲,可它跟巴拿马运河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。地理、运力、地缘风险,哪样都差着一大截。长和的退出,不仅让我国丢了战略要地,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其他海外资产会不会也面临类似压力?港澳办的《莫天真勿糊涂》敲响了警钟:这不是简单的买卖,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。天真地以为北极航线能顶上,那是自己骗自己。李嘉诚赚了钱,可国家输了局,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


关注官方微信


沪ICP备09056669号-3